中超第23轮,北京国安客场0-6惨败给山东泰山。而比这个结果更让人意外的,是赛后国安球员张玉宁、王刚和北京球迷的冲突。因为表现低迷遭到球迷的抨击,张玉宁和王刚“怒发冲冠”,从现场画面来看,两人怒吼着就要上去和球迷干架,如果不是旁边有人劝架,场面几乎就要失控。
尽管随后张玉宁在个人社交平台上道歉,并且据称当事球迷已经和球员“互相谅解”,但这件事仍然显示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:在中国球员眼里,球迷到底算什么?
通常认为,球迷是球员的“衣食父母”,是球员的收入来源。既然如此,张玉宁和王刚敢揍球迷,等于是大逆不道;尤其是王刚,身为国安队长尚且如此,更是罪加一等。
但实际上,在中国足坛,类似这种“吃饭砸锅”的例子并不罕见。就像最近,山东泰山队长王大雷也曾公开嘲讽过球迷;而在平常很多被忽视的角落里,球员和球迷互骂、挖苦讽刺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。而当球迷想要给球队提建议、表达自己立场的时候,又往往会被嘲笑为“无事生非”。似乎中国球迷这个“衣食父母”,显得名不副实。
而这一切的根源,就在于中国足球糟糕的市场环境。一家中超俱乐部要想取得不错的成绩,每年支出至少1.5亿元以上,而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单靠球迷收入就能实现收支平衡的。以成都蓉城为例,尽管坐拥全国首屈一指的金牌球市,但刨去成本,每年从球票、周边产品等方面获得的实际利润,不会超过5000万,这些钱仅覆盖徐正源团队的费用、几大外援的薪水都显得不够,如何支撑整个球队的开支?
在中超金元时代,像北京国安、上海申花这样的老牌豪门,从球迷周边产品、主场票房等方面获得的总收入,都在6000万以下;广州恒大巅峰期号称“三千万恒迷”,每年也有近十亿的亏损。这还是在球队有亚冠冠军、大牌球星和中超七冠王等金字招牌的情况下。可想而知,现在的中超球队能够在球迷那里获得的商业价值,就更低了。
这一略显“残酷”的现实,就造成了球员心中对“衣食父母”的认知错位:与其感恩球迷,不如感恩球队老板。因为只有老板,才能顶着每年数千万上亿的亏损,给他们继续发工资;与其有几千万球迷,不如有一个身价百亿的“大爹”,更加实在。
就像前国脚戴琳所言,很多中国球员心理根本瞧不起球迷,对这些球员来说,“衣食父母”是老板,因为只有老板才能给他们发工资。尽管在宣传上,各家俱乐部仍然把球迷捧成是“第十二人”,但随着越来越多球员和球迷之间的“战争”,这层最温柔的伪装,似乎也差不多快被撕破了。
上一篇: 北京国安致歉
2025赛季23轮后过后,目前中超前4里面,成都蓉城丢球最少,刚刚丢了18个球,上海申花是26个球,海港跟北京国安都是32...
2025-09-04红土之巅:纳达尔法网再封王在巴黎温暖的阳光下,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如期而至。亿万球迷通过法...
2025-09-04广东男篮在今夏的CBA转会期可是制造了不小的动静,先是拿到了顶级外援萨林杰,随后又获得了崔永熙和焦泊乔这样...
2025-09-04风云足球:绿茵场上的激情与梦想足球,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,连接着无数人的心跳。每当夜幕...
2025-09-04雷速体育9月3日宣 据德国天空体育报道, 拜仁名誉主席赫内斯批评了当前转会市场上的“乱象”。对于国际转会...
2025-09-04